更新日期:2011/07/10 14:55:52
學習次第 : 進階

毗婆舍那禪修進步的要點


在此提出進步的要點, 以提升毗婆舍那禪修到較高的層次。


  戒律
我禪修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律儀。這不意味我以前戒行不好。我出家受具並不是出於信仰, 倒是好奇心使然。然而, 出了家後, 許多事情發生了。也不知是怎麼了,在那種環境下,心境就自然而然改變。戒律對一個比丘並不只是遵守戒條之類事情。很明顯的, 當我們持戒, 我們就避免許多不善業。但是, 它遠超於這個,戒律對出家人,象徵著他的生活型態,前景整個改變了。譬如, 我出家前在念書, 個性非常目標導向。一次又一次的考試, 成績一次又一次的發表。然而, 當你脫離那種無意義的緊張競爭, 來過宗教生活, 生活宗旨傾向於精神解脫,而不是物質的利益。戒條就本身隱含著, 這樣的生活要丟開世俗的一切, 一心一意來尋求清淨解脫, 證無為法。

以前老在心裏頭打轉的事物, 出家後開始淘汰, 我得到許多體驗, 後來我才發現那是毗婆舍那的禪修境界。在學毗婆舍那前, 我較投入漢傳禪法的學習, 不是日本禪(Zen), 是漢傳「禪」(Ch’an)。所以, 如果你從一個出家人的觀點來看戒律, 你就不會把它當成單純的持守戒條, 而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迎向修行目的, 以及它所隱含的客觀目標, 和當下的因緣條件。較通常的案例是:如果一個人來到禪修中心或者寺院, 住一段時間, 禪修並過著宗教的生活, 那他的心會較平穩、趨向精神目的。相反的, 如果他的律儀頹廢, 就不會那麼自律, 所有的事情開始耗盡、往下掉。好的準則是, 從修行中去尋求戒律本身。


《阿毗達摩》- 佛教的形而上學
第二個重點, 當我開始學《阿毗達摩》, 我發現很有用。《阿毗達摩》是佛教的形而上學。它關係著對勝義真實法的探討, 不同的身心過程、特徵, 不同的心意識狀態。

我剛到檳城, 很熱衷於《阿毗達摩》的課程, 因為我從來沒聽過這個。儘管我翻遍各種關於《阿毗達摩》的書, 它們都很深奧、專業, 用很多我想不通的誇張辭彙, 特別是那時候我的英文不太好。譬如, 心所 (Cetasika) 英文翻譯成mental Concomitant, 什麼是 mental  concomitant 呢?他們用感受(perception)這個字, 那我又在想, 什麼是 perception 呢?字典說「知覺」“to perceive”就是perception (知覺、理解)。那什麼又是“to perceive”(知覺)呢?Perceive(知覺)的意思是知道, 那麼意識覺知跟知道又有什麼不同呢?它並不是那麼的精准的。可是, 當你讀書要抓到竅門, 你就要理解它, 不是一味地背誦, 這個學習是要跟自己的經驗、修行有關。
很幸運的, 那時候有個老師教《阿毗達摩》, 他把教學跟日常生活結合。當你修行, 把它跟修行結合, 那是很有啟發性的。當我有一大堆問題, 當時我並不在密集禪修, 所以我可以花時間去分析它, 盡可能的閱讀,有問題了,那我就可以請教老師。這個幫我深入覺知不同狀態、不同因緣下的心。在清楚定義禪修目標方面也有助益。譬如, 當你談到貪心及貪愛, 你查閱《阿毗達摩》, 它就有很清楚的定義, 哪個是跟運作中的不同意念相關。那當我出門, 看著其他僧人, , 是有貪心。這個呢, 貪心正在生起, 你看他吃成那個樣, 他貪心正在生起。然後我開始會欣賞《阿毗達摩》。並沒那麼多出家眾學《阿毗達摩》, 所以我很幸運, 能夠偵察發生在身心的種種現象。這個對我的禪修很有幫助, 它截斷了許多煩惱, 提升正念。當然, 在教學的範圍內, 會講到很多跟禪修有關的事。


  改善我們禪修的方法
第三個很有幫助的要點, 那就是我們所謂常識及想要理解自己的禪修, 尋求更多的方法, 可以改善禪修。當我學《阿毗達摩》的時候, 我會想, 這個章節對我的禪修會有怎樣的法益呢?我會這裏看看, 那裏查查, 然後想出怎麼使用它的方式。事實上, 如果你探討佛法, 深入三藏、經集, 不只是《阿毗達摩》, 你會大發法財, 智慧如海。我常感歎, 儘管我已經看過相當多的佛經, 我還是經常會忽略調它的特殊意涵。然後有那麼一天, 我回過頭來再讀一次, 我會發現它的啟示。我以前沒看懂, 再讀一次, 我見到它們跟修行有那麼多關連。我以前會想, 這個在其他經中說過, 這只是一個重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突然有全新的領會。因此, 如果你真的深入經藏, 你會發現修行的智慧寶庫。

出家人必須背課誦經, 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經文,跟我們很相應, 那我們就能夠背起來。傳統上, 學習的第一步就是背誦。當你把它付諸記憶, 它就進入背誦, 接著背誦跟記憶一起到來, 過一段時間後, 注意力就集中起來。當注意力集中, 背誦就深入內心, 並在那裏回轉。當它在心中回轉一陣子, 它會深化, 我們會理解, 佛經這麼豐富, 它可以在修行上運用。因此我發現經看起來非常淺, 但你若深入, 有用的智慧寶藏, 就會出現。

剛開始那幾年, 我反復批閱三藏。甚至到現在, 我仍然從經文中, 發現更多修行要點。因此, 修行就像是做研究。在你掌握住基礎部份之後, 你會進入較深層的部份。每一經, 都有個較深的實用層次。


  定力
跟修行進步有關的第四個要點是定力。只有在相當程度的定力下, 才能深化內觀, 生起智慧。也只有在那時候, 心力才會夠強, 來執行洞察的任務。

我第一次在檳城禪修中心, 參加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的禪修。我從沒去過禪修營, 也沒學過毗婆舍那禪法。我就那麼地走進寺院, 禪修三個月。在那一次禪修, 我發覺當心達到相當程度的專注, 所有的現象都會生起。在第一個月, 雖然是有了點定力, 經驗還不是很清楚。一個月後, 所有的念頭和散亂都不見了, 經驗就很敏銳了。我注意到了, 我的念頭真的多的嚇死人。好多念頭在那裏。我從不知道自己會有那麼多妄念!當你開始禪修, 你就必須掌握好散亂的心, 你會瞭解心有多麼容易跑掉。

在那次的禪修, 我得了個論點, 我非常有決心,要找出為什麼念頭會冒出來?我注意到我的經行, 譬如, 在開始我提起腳跟, 把腳踏在地板之前, 心就跑掉了。因為有某些程度的正念, 努力的摸索究竟發生什麼事, 我發現它溜掉的那一刻, 我能追溯思考的過程。在那一秒或兩秒間, 至少有二、三十個念頭在, 那麼地多, 但是因為正念的緣因, 我知道是什麼念頭,或者至少它們為數甚多, 一個接一個。我說:「這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難怪心不會進入深定。」過些時候, 當念頭終於結束, 所有的經驗一個又一個清楚的出現。這一課學會的是:你要下堅定的決心, 要真的去持續觀照, 如果心跑掉了,你要清楚的觀照它究竟跑到哪里去。把心帶到一個較深層的定力。

為了這個, 過後, 我努力使自己更進步, 我去修止禪。當我第二次返回緬甸時, 這個又發生。我發現它非常有用, 但是它的重點並不是在止禪。當我第一次去緬甸時, 我想學止禪和毗婆舍那。我想盡可能的多學一些。不過, 他們不願意教我。他們說:「現在毗婆舍那是重要的, 它有優先權。」因此, 我必須練習直到他們滿意。我能理解這個, 因為人們幾乎沒有時間。即使你脫離社會成為一個僧侶, 你真的不知道,你能維持多久?這個世間本然不定, 加上因緣條件, 你必須做個抉擇, 我選擇繼續學毗婆舍那。雖然一些人說, 在你能在毗婆舍那有好的進步之前, 你需要止禪禪定功夫等等, 從我找到的個人經驗, 基礎內觀智慧的層次, 不需要那些的。進行純觀完成內觀智慧是夠的。那當然, 如果你有止禪基礎, 那將會是一個優勢。問題是考量時間的限制。達到基本和必要水準的定力, 作為毗婆舍那的基礎, 可能要花上很長的時間, 但是我們的時間不多。另外, 當你從止禪轉到毗婆舍那, 它不意味著, 你能夠很容易地移轉目標。你的優勢將只有一顆較平靜的心。

我確實同意有某些人,在他們學毗婆舍那之前,真的需要寂止禪。 這對煩惱心非常強的人們來說確實如此, 真的需要抑制。但是, 對大多數人來說, 我認為這不是絕對必需要的。雖然如此, 當禪修的層次愈高, 它就非常有幫助了。例如, 如果一個人觀照上、下到它破碎了, 碎片粉碎成微細顆粒, 粒子剎那間快速生滅, 那麼如果你進入較深的止禪, 細小的顆粒可能擴展成到一個大的氣球, 每個大的氣球內部, 像是有很多更細的顆粒。變化速度好象被放大了許多。佛經中提及, 例如:可以利用內觀智慧為工具, 證達最高境界的阿羅漢。


  其他重要的因素
有禪師出面教導, 是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要素是信心和信任的問題。剛開始學習的禪修者, 信心是變動、不穩定的, 飄忽不定。當禪修順利, 信心滿滿, 但是痛和問題開始時, 那信心就逐漸下降。當再次順利時, 信心又增加, 當問題再次出現時, 信心又減退。如果有禪師在身邊, 多多少少信心還會在, 你會繼續禪修。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 傳承上很多東西都是師弟間口耳相傳。是有些書面文獻, 但是很多禪師並沒有寫下他們的智慧經驗。他們沒有時間寫下他們的深心智慧。就算有也是用緬文寫的, 你念不懂的。此外, 很多事情不能描述出來。僧侶身著袈裟, 不能暗示他們已經證達任何聖果位,因此有很多敏感的問題, 並不允許寫下。這是保護禪修者和禪師自己的。因此, 在某些程度上, 許多這類的經驗技巧, 保留在口頭教導。這樣的話, 你需要向禪師親自求教。我們經常會從學于不同的禪師, 每一位都幫你砥礪禪修技巧。

除此之外, 最重要的是修行本身。通常修行要延續幾年, 如果你打算達到最高境界, 譬如開悟證果之類, 密集禪修是需要的。因此, (兩期)禪修間不要離得很太遠, 在空檔期你必須小心積存煩惱, 特別當壓力增加時。

在你去禪修之前, 我建議你, 至少一星期前,每天定課做禪修, 否則當你到達禪修中心,你必須一點一滴的開始學。每天有做定課的人大約只需兩、三天來追上他上次的進度。對什麼也沒準備的人來說, 它可能要花上四到五天, 如果他臨行前很忙, 緊張壓力大, 那時間可能要花更長。然而, 兩次禪修間的空檔, 若是你有心理創傷、非常壞的經驗, 你可能必須花上整個禪修期間努力清理它, 才能追上進度。不過那比在裏面腐爛掉好多了。當它開始在你裏面腐爛、發惡臭, 你的心就毀了。

放心, 從許多我見過的禪修者中, 很明顯的, 如果你有長遠心, 定期參加禪修營, 並且在家規律的禪修, 日積月累,即使沒有道智果智、證悟涅槃, 你將達到某種程度。至少你會很接近它。禪修它本身就很有利益。引領到路口的實際因素很少被談論到, 因此那裏就懸掛著大問號。我個人認為與波羅蜜、過去業力累積很有關。如果你有耐心, 那過一段時間, 進步將會來到,你將明確地達到某種程度, 你將會快樂得多了。實際上, 你將會是世界上是最幸福快樂的那種人。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