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15 21:29:45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15 21:28:00   編輯部 報導

 

 

 

菩提道次第綱要(下冊) 第二十講 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袞卻格西講授

第二十講  上士道次修心──我愛執與愛他執

    今天我們得到這麼妙善的暇滿人身,它的價值超過摩尼寶珠是一定的,因為雖然摩尼寶珠可以滿你的願,成辦你今世的希求,卻不能保證你下一世不墮三途,也不能成熟你解脫成佛,而我們現在所得到的這個妙善的暇滿人身卻有這種功能和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很隨喜、很歡喜。我們之所以不知歡喜,是因為我們沒有察覺到,這個暇滿的人身能夠成辦很長遠的義利。因為沒有這種警覺,所以我們不知道隨喜自己的功德。既然我們瞭解到,這妙善的暇滿人身,其價值事實上超過摩尼寶珠,就應該不要讓剩下的人世空過,而有遺憾,要盡可能地以這個身體來成辦下一世的人天果位(現前增上生),乃至於究竟決定勝的果位。


   
要知道,基於你個人在過去世,曾積造很多福德善因,並且由於你祈願的力量,和其他近取因的積造,今生才能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當你這麼辛苦依過去世的福德因緣,成就了今世的暇滿人身時,不用來完全投注于佛陀正法的修學,事實上比畜生道還不如了。以畜生來說,它由於過去造了惡業,感報畜生的身體,無法得到暇滿人身,所以不能修法,而我們在得到這個身體,能夠修法的當下,不拿來修學佛陀的正法,成辦更長久的義利,反而迷惑於今世的衣食名聲,這當然比畜生更不如了。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畜生道的眾生雖然也有貪嗔癡,但因為它們所得到的身體能力小,所啟發的貪嗔癡不會那麼猛利,所造作的惡業也就不會那麼重大。人道就不一樣,如果用得不好,貪嗔癡會非常的猛利。由貪嗔癡煩惱所鼓動的惡業,更是刹那刹那地在造作,刹那刹那地的累積,這實在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應該警覺。在認識這種危險性之後,好好地運用這個妙善的暇滿人身,以重來世輕現世,重他人輕自己的這種心態來修學佛陀的正法。


   
能夠真實成辦自他根本究竟安樂的方法,就只有佛法,現在所教授的正是這個正法,它完整地告訴我們成佛之道。雖然整個成佛次第道體的安立非常的完美,一定可以讓行者成就佛道,不過如果個人本身不去修行,那是沒用的,特別是這個教法涵蓋了顯密雙運的圓融教法。而我們所處的五濁惡世,正是修學這種顯密雙運教法的最好時候。當你認識到,當下,這個時候正是最好修學佛法的時機,就會善用每個時段來修學佛法。


   
我們所聽聞的這個殊勝圓滿的諸佛正法,是三士道次第的教授。如何能夠趣入這個三士道次第的教授呢?主要是以聞、思、修證的方式來趣入。而且應該以什麼動機來聞思修此正法呢?不應該只是為了下一世得到人天果位,乃至於個人證得解脫,墮入寂滅邊,那樣都是不足的。應該是修學愛他勝自的菩提心,為了一切眾生的義利,我一定要成佛。以這個做為動機、目的,來聞思修證這個正法。


   
菩提道次第教授所闡述的門徑有四種,就是甲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甲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甲三、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我一再地復習,重述科判的理由,是希望聽受的人,能在心中同時憶念以前所教授過的重點,一起來做復習。由於我們所學的教授,不論是文字,乃至整個文義,都非常之深廣,但是修行時不能那麼廣,所以我們要能夠收攝重點、把握根本,在心中做整個的憶念修。像噶當派的大德,就在他們上至馬鞍的這麼一個過程中,就可以把道次第完整的略修過。他們有能力在很快速的時間內,把整個道體的內涵做憶念修。雖然我們不能像那些大德們在上馬之間就把整個道體修完,但最起碼,你要能同時同步地去做憶念,所以我如此重複地說科判,並不是在浪費時間。


    “
甲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的次第分兩項,即乙一、道的根本在於親近善知識的道理以及乙二、親近之後如何修心的次第,就是說,行者在如理如量的依止善知識之後,如何修學整個道次第的一個修心次第。修學佛法要有心要、精髓,如果說修心的內涵沒有心要,那所修的法,是浪費的。因此我們首先要能以此有暇之身勸取心要,也就是在認識你的暇滿之上,再進一步,好樂的去取心要。如果你不趕快求取心要,一方面所知無涯,生命有限,學習是不能等待的;二方面,生死無常,在死無常的三根本九因相之上,我們必須以 1、決定修學修法,2、決定當下修學佛法,3、決定只有修學佛法的三決定心,趕快去取心要才對。


   
之所以安立三士道次第的內涵有兩個重點:一是基於眾生心量的大小不同,根器的差異有別,所以安立為下士、中士及上士道次第。如果你本身心量比較小,適合修學下士道次,你就取下士作為你根器的相應。同樣的,如果你的心量能再大一點,能夠瞭解整個輪回的問題,就去修學中士道次。如果你心量足夠大時,就去修學上士道次。二是三士道次第的修行核心在上士道的內涵,但是先要有共下、共中士道次做為前行。以前行的修行,來引導後後的主要核心──上士道次的修學,安立為三士道次第的理由在此。


   
丁二、取心要的道理分三項,就是:戊一、共下士道次修心戊二、共中士道次修心以及戊三、上士道次修心的內涵。共下與共中士道次修心,我們已經簡要說過,現在就講到戊三、上士道次修心的內涵。一般而言,大乘顯密教法都含攝在三士道次第中,有人修學這顯密雙運的圓融之道,既然別人能這樣修,為什麼我們不能修呢?別人可以修顯密雙運,我們也應該可以修顯密雙運。修得到或修不到另外一回事,但總必須去試試。沒有牙齒也要吃的啊!總之,現在是我們加把勁的時刻。


   
關於戊三、上士道次的修心分三項來說明,就是(204頁科判)“己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菩提心己二、如何發生菩提心的道理以及己三、發心完之後如何修學菩薩行的道理


    “
己二、如何發起菩提心的道理分四項,以(208)科判來說:庚一、由依何因而生起菩提心庚二、修菩提心的次第庚三、發起菩提心的量以及庚四、儀軌受法(受戒的儀軌)”。關於菩提心的修學次第,你可以依行者的根器、不同的好樂,而有不同的安立。你可以依著七因果生起菩提心,也可以依自他相換來發起菩提心,也可以混合修七因果和自他相換,兩者間雜在一起修,發起菩提心,這是依著個人的意樂而定。不過上師宗喀巴大師所教的發心法,主要是以七因果和自他相換混在一起間雜修,來發起菩提心,其所緣境有十一項,是口訣教授。這個發心的修法,正是我們心中決定要不要發奮圖強的地方,是你要不要去做的問題。任你典藏著《廣論》的書籍,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在發菩提心上用心,如果你往上學一點,向下學一點,左看右看,乍看起來好象學得很多,但事實上心中沒有相應的話,那樣學法是浪費人身。所以不論有沒有能力,你都要發菩提心。所修的法,生也好、死也好,當眾生也好、成佛也好,任何時候都好,你應該加油的地方是在發起菩提心,你所要修的法也是菩提心。


   
阿底峽尊者精通教典、顯密皆精通,同時又通五明,是一位博學的大善巧者,當時他已接受菩提心的教授,只是尚未得到圓滿無誤的整個教授傳承,為了能夠圓滿自己的修學,同時也為了當時及後世的眾生,能夠圓滿修學菩提心,他知道這個的重要性,於是歷盡千辛萬苦,來到金洲大師面前,修學菩提心的教法十二年,這正是他看到了修學佛法的關鍵處,而不是在那邊浪費時間。尊者在十二年當中,心中日夜無間地不離菩提心,去修學守護菩提心的所緣境,是這樣修學菩提心的。換成是我們,維持一小時都很難吧!我們修學佛法,只是聽聞不能記憶,這樣修行時,心中就生不起功德。


   
修學這麼珍貴稀有的菩提心的基本條件,應該是要有很好的資糧田(指大乘善知識),而最好的資糧田就是觀上師等同觀世音。以觀世音上師佛為一切總集的皈依處,觀修觀世音在頂門上,修與觀世音相應的菩提心法,這是最好的口訣。以此身口意三門修稀有珍貴的菩提心,你一定要恒常的向頂門的上師觀世音本尊祈求,在不離他的攝受之上,去發起菩提心。同時你也要能夠淨罪集資,淨除罪障與集聚資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要種子能長出苗芽、果實,不能沒有水分,淨罪集資就如同水分。雖然最重要的法行是種子,但是種子如果放在幹的地方、沒有水分的灌溉,是長不出苗芽的,所以你必須同時好好地淨罪集資。如果沒有先淨罪集資的話,就好比把畫畫在牆壁上抹不掉。我們一定要在祈求本尊之上,同時行持淨罪集資的法門,才能夠生起菩提心。


   
有關淨罪方面,宗喀巴大師說,不論在任何時候,我們的身口意三門都不能夠很自主地不染及惡垢。要不染及惡垢是很難的,因此我們應該恒常以四力行懺悔。而在積集資糧方面,我們應該恒常獻曼達。恒常獻曼達是積集資糧很重要的一部分。四共加行裏獻曼達十萬遍,這不僅是修法的前行而已,在你沒成佛之前,都要獻曼達的。你並不需要用很珍貴的曼達盤,它可以是木頭做的、石頭做的,像宗大師就是以石頭為曼達盤去獻曼達。為什麼你不肯好好努力地去淨罪集資呢?可能你是想說,如果我那麼努力,那麼很快地淨除了罪障,積集了資糧,恐怕很快就要去極樂世界了,是不是擔心這一點?不想離開你居住的地方是不是?你可能覺得你居住的地方很安樂,不想去極樂世界,怕資糧集得太快,是嗎?

 


   
既然菩提心是那麼的珍貴,是修學佛法的主要核心心要,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地去做前行法。為了能生起菩提心,一定要好好地行七支供養,一定要好好的真正皈依三寶,然後懺悔和供養,更可以以菩提心為意樂來做皈依,行懺悔等。


   
下士道次所修的無常是粗分的無常。經由粗分無常的修習,讓你的心可以入法。宗喀巴大師所說的無常是細分的,真實修學細分的無常可以讓你遮止現行的煩惱。如果現行的煩惱你不去管它,不去遮止,那所謂的慈心、悲心是沒有機會可以修習的。因為煩惱太猛烈了,你會對別人的功德產生嫉妒心,也會對別人的不好產生驕慢心,如此一來,愛他執的心就生不起來了。當嗔恚心生起時,就已經遮止了慈心的生起。又由於愚癡,所以智慧被遮止了,無辦法生起。為了要讓菩提心圓滿生起,一定要對自己的障礙加以對治,修心法門講說,行者為了要修心,需要先認識自己眾煩惱中,哪一項煩惱最大,然後刻意地予以對治。

 


   
我們未修學佛法的時候,身口意三門都被煩惱所轉。即使現在已經將身口意三門都放在佛法的修學,還是為煩惱所轉,一樣無法讓你的心入法。噶當派的祖師們說,我們修學佛法的困難度,就像負載重物的毛驢,走得很困難,還是要被鞭打著往山上走。也難怪你們很難想像,你們沒有看過驢子,我是看過的,看它們載負著很重的石頭往上走,尤其是走不上去,很辛苦的時候,主人又在後面施以鞭打,那種辛苦我很清楚。雖然負載重物、石頭的驢子往上走是非常的艱辛難行,但空無一物地向下走,卻是很快就跑下山了。學佛法也是這樣,往上走實在太難了,但向下走,一下子就下去了。因此我認為應該依著自己的能力去做,一方面要盡可能地去做淨除罪障及積集資糧的工作;另一方面,為了讓你心中能夠生起菩提心的量,同時要觀上師觀世音一直在你頂門上,觀本尊與上師無二無別,向他祈願:讓我能夠趕快生起菩提心吧!如果是這樣淨罪集資,同時向上師本尊祈求,來修菩提心法行,這樣因就圓滿了,菩提心的生起還有一點可能性!


   
想要修菩提道次第教授的人,應該要先淨除罪障。而且在淨罪的時候,不是只求淨罪相一、兩次的現起就夠了,在五、六次淨罪相沒有現起之前,要一直淨罪。而在五、六次淨罪相現起之後,你就可以開始以積集資糧作為你主要的修學方法,然後隨著所修學的法行,一直往上走。


   
如果你灌過頂,應該修三種相應法,也就是本尊法,身是本尊,是三層薩埵,最外一尊是誓言尊,中間是智慧尊,最內是  ”三摩定尊,此三尊是三層薩埵的守護法,以這三層當所緣境,盡可能好好地去明現本尊相,淨修本尊相;同時要生起本尊的佛慢,對淨罪的內涵,即所緣境要很清楚,這樣做主修,之後,如果修很很疲倦時,就持咒,這樣煩惱及罪障不容易靠近你。


   
然而我們現在剛好倒過來,本尊身不好好修,不能明現,也沒有好好的執持佛慢,對懺悔的所緣境沒能好好的明現起來,卻以持咒為主。認為持咒是前行法,所以就十萬遍,這樣數數目,數得很快,數夠了就算完成。結果這個前行數目數完後,修正行也沒有效果,就會問:我這個前行做完了,為什麼沒有效果呢?這就問到問題的癥結了。事實上,這是將法倒過來修了,是錯誤的。


   
修學佛法本來就是很困難的,尤其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切修行首重發心,首重動機的調整,但是像我們這麼忙,忙得昏頭轉向的情況下,若要慢慢的、清楚的、清淨的調動機更加難了。因此我們總是很快地就帶過去了。這樣怎麼會有很好的動機呢?是以修法總是打折扣。我們的問題就在於對所修的本尊不能清楚地明現,所持的咒不清淨,然後也懂得回向,這就很困難了。

 


   
菩提心這個法門是很重要的,所有法門都要依著菩提心的修行次第來修,而對前面提過的共下及共中士道次的前行法,我們應該要有相當深入的修行才對,如果我們能很真實的投入共下、共中士道次的修學,上士道次的修學就不會很困難。就好象上層的房子要蓋好,底下的地基一定要先打穩,倘若地基不穩固,房子上層也蓋不起來。所以前行的修心法一定要先堅固起來,有了相當程度的認識及理解,並且加以實修之後,修心才容易完成。

 


   
修學菩提心之前,一定要先把粗分的煩惱、愛憎遮止,要先修舍,讓你的心能夠安住平等舍。然後認定,最超勝、最真實的親眷是母親,並將所有的眾生當做母親來修知母。因為眾生都曾是你母親,所以憶念眾生的恩澤(念恩)


   
接著講七因果與自他相換的十一項所緣境。第一個是住平等舍,第二是知母,第三是念恩。第四是憶念眾生除了做你母親時的恩澤很大之外,眾生在不當你母親而擔任其他任何角色的時候,對你恩澤更是特別的大,因而應修特別念恩。第五項是修報恩。又因為報恩的關係,你會生起悅意慈,所以第六項是悅意慈。大慈與大悲的修行,沒有一定的次第,你可以先修大慈,也可以先修大悲。


   
當你修完悅意慈之後,第七項是修自他平等。透過正理的安立,能夠讓你覺得自他眾生都是平等的之後,你要進一步做到自他相換。為此你必須把障礙你無法自他相換的逆緣──我愛執去除,而生起自他相換的順緣──愛他執。因此在你修學自他平等之後,第八就是要能夠遮止我愛執,去思惟我愛執的過患,然後予以遮止。我愛執這種邪心,在任何一個眾生心中生起時,所造成的一定是不快樂,是痛苦的。我愛執是最惡的心,是修學大乘道的最大障礙。遮止、摧滅我愛執的這種心若提不起來,那我們不妨先想想世尊本生(過去生)的法行,佛陀的傳記。


   
事實上佛陀示現一切法行,無非是為了讓眾生看到我能這樣做,你們也可以做得到。一切皆是為了讓眾生能夠有所依循,所以做這樣的示現及模範。世尊一開始就是為了眾生而發菩提心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圓滿福慧二資糧,更修學難行的菩薩行,示現六年的苦行。在釋迦牟尼佛前生的傳記中曾記載說,佛陀光是在同一棵樹旁,就佈施過他的身體五百次。


   
另外佛陀的前生,有一世在蓮花國王的時候,當地發生傳染病,很多民眾都受到傳染。佛陀在那一世行菩薩行,說:由於我修學斷除我愛執而生起愛他執,所以我投生為一條魚,希望眾生由於吃到這魚肉的關係,整個地方上的傳染病能夠就此息止。發完願後投生為一條魚,讓眾生享用他的身軀。


   
佛陀的另一個前生故事是他投生為一隻烏龜,負載著五百個大商主去采寶。當眾人到了那個寶島時,島上有羅刹要吃那五百位商人。烏龜就想:無始以來我從未以自己的身體去利益他人,這都是因為只想到自己、只知自利的緣故。今天能有這個機會太好了,我願舍身軀做無畏施,將身軀佈施給這羅刹,來救這五百位商人,將來我成佛後,更要救度所有的人。他發了這個願後,就很高興的舍了身。


   
又有一世佛陀當國王的時候,有五個夜叉向國王要他心臟的血。這位國王想起了所修學我愛執的過患,愛他執的勝利,真的就捨身,將心血整個舍了出去。還有捨身飼虎的前生事蹟,佛陀前生當小王子的時候,就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曾經有一隻母老虎和四隻小老虎快餓死了,為了救護小老虎和母老虎的生命,小王子想說:無始以來,因為我愛執的關係,從來沒能夠真正的利益眾生,所以一直輪回生死,流轉到現在。如果我繼續的修學我愛執,會像以前一樣的持續造惡業,輪回生死。現在太好了,如果能夠修學愛他執去捨身,我就可以成佛。

他想到過患與功德,就毫不吝嗇,很歡喜地說:願我能夠以此佈施的功德,救度老虎。由於他修慈心三昧,老虎吃不了他,於是他就割自己的肉,先讓血流出來喂老虎。同時他又說:現在能夠解除他們的饑渴之難,後世我成佛後,願他們能成為我的第一個眷屬、弟子。發願後,就很高興地佈施。


   
你可能會質疑這種的修行是神話,我們怎麼可能做得到呢?做得到的!當你吃飯的時候,就可以做到了。因為在我們身上有七萬隻蟲安住著,這些蟲就是你的眷屬。現在它們需要餵養,當你飲用食物的時候,就可以想:現在我佈施食物給你們,滿足你們的需求;未來當我成佛之後,願你們能夠當我眷屬,做我的弟子。這樣的發願你可以做到吧!


   
《寶蔓經》上也說,吃飯的時候,你先佈施飯食給身中現有的眷屬眾生,以後我成佛,以此因緣,他們能夠成為我真正的弟子眷屬;並願他們能夠受用圓滿,最後也能夠成佛。這是有經文內涵的,不是我自己說出來的。我愛執的滋味太好了,所以吃得飽、吃得好,都吃到我愛執去了。


   
佛陀教授過一切能夠讓我們圓滿佈施之道,比如密法裏就有佈施食物、口水、大小便,佈施一切淨與不淨東西的修法。以密法及大乘的內涵,可以把一切不淨物都佈施掉,只是我們不做罷了,不是沒有教授。我們都以為端身危坐,閉目瞑思,觀修所緣,才是修行,其實只有這樣是太狹隘了,事實上我們剛剛講的那些都是修行,只是我們不會用。端身危坐,兔子也會,閉目瞑思,猴子也做,只有這樣不是修行。總之,比這個更重要、更有特色的修行很多。


   
事實上,受完菩薩戒之後,你一切的所有都給眾生了,都屬於眾生,不是你的東西了,你只是向眾生借來用一下而已。所有東西本來就是眾生的,包括一切所緣、一切的所作所為,你本來就是為利眾生而受用的。因為東西是眾生的,為他辦事情所以我現在受用,比如說穿衣服,是為了能夠利益眾生,所以我穿衣服,但衣服是眾生的,不是我的。又比如說飲食,飲食也是眾生的,現在借來受用,也是為了能夠利益眾生。如果你都能這樣想,就符合菩薩戒的內涵。這倒也不是說叫你不吃飯,不穿衣服,你一樣照穿照吃,只是說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而受用,就更好了!


   
有人會問:我們要工作,如何能修行呢?事實上,如果你懂得修行,工作的同時就可以用佛法來修行。從前有一個婦女需要工作養孩子,所以她織布。她頭上梳著髮髻,就想髮髻是上師佛,上師佛端坐在她的頭頂上。當她來來去去地穿梭織布時,就想這織布的地方,就是上師講法的地方。還有很多,一時也想不起來了。事實上,就要這樣處處用心,以工作來做修行、觀想。有一位祖師智幢──可能是嘉瓦仁波切的親教師,他曾撰寫了很大一部大修心論,其內容完全是講如何在工作中修行。


   
當我們沐浴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想過,沐浴是為了讓我能夠頭腦更清明,而能夠成辦眾生義利。沒能這麼想,真是太浪費了。只是為了能夠健身或是潔身,以我愛執想,和我愛執作伴,然後以我愛執來洗,都是這樣去洗澡、做事。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住坐臥,任何的時候,應該是要能夠摧滅你的三毒,同時增長愛他執才對。現在我們不是這樣,一切所為,包括修學佛法,都是我愛執的助伴,這是錯誤的。比如工作的時候,你要想說是在為眾生服務,這就變成愛他執了,很簡單的!


   
密勒日巴尊者苦修的時候,住在山洞,沒什麼莊嚴的供品可供三寶,經書也沒有,但是佛法全部在他心中,內心很莊嚴,外在的供品很微劣。我們剛好倒過來,我們外在三寶的供養物都很莊嚴,做得盡善盡美,經書也擺了一大堆,心中卻沒有佛法,這是錯誤的。應該是如何讓你心與法相應才最重要,不一定要背很多經書或是看很多經書,只要能夠心中有佛法,就是最好的修行,要常常這樣想。


   
密勒日巴尊者修心的時候,沒有鋪排陳設很多經書。而我們有修沒修不知道,經書倒典藏了不少。密勒日巴尊者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做經書,但是輪回涅槃界都是我的經書,都在教授我、啟示我佛法。比喻與實義二者,我們都只在找譬喻而已,不去找實義。藏文“ ”(音貝)這個字是譬喻的意思,我們典藏譬喻(記得譬喻,而沒有依於譬喻去趣入通達實義),就像以指標月一樣,我們忘了所要指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忘了實義,只是想到用來譬喻的手指。


   
有關我愛執的過患還有很多,我就引用《上師薈供》文來說,自己所不欲的苦因是來自於我愛執,我愛執就像慢性病、沉屙一樣,在破除之前,我一定是痛苦,因此祈請加持,讓我能摧滅這個我愛執大魔(原偈頌加持認清惜我之沉屙,即是生起不欲苦之因;然後於之歸咎而懷恨,摧毀我執此巨大邪魔。”)

此文的意思就是說,我愛執造成一切我所不欲的不吉祥、痛苦及煩惱,一切衰損都來自於這裏,在你還不能夠摧滅我愛執之前,一定是不斷的在輪回生死受苦。因此祈請讓我能夠把這樣的慢性病沉屙、此重病大魔摧滅。是以我愛執的對治是格外的重要。


   
我們現在的問題在什麼地方呢?當大家才剛開始修學佛法時,因為有善根,所以聽了很多很好的教法,心也很好,所以會盡可能照著善法去做。看起來大家也都很和諧,對佛法的修學也很好樂、很努力,好象也有點征相的感覺。問題是日子一久,煩惱就跑出來了(事實上我們的一切,都還是煩惱在作主)!我愛執也跑出來了,開始看大家都不順眼,對佛法也沒有那麼大的希求心,修不起來,就認為好象也不過如此。然後弟子之間、道友之間,彼此都看不順眼,看法師住久了也不順眼。從開始的和諧到最後的不和諧,都是我愛執在作祟,它開始跑出來了,所以要認識這一點。這種情形會發生,其實也難怪大家,因為師徒二方心中都是堅固的我愛執,而且是很莊嚴的端坐在心中,安住著。大家都是很大的檀越(即施主),但是我愛執更是我們最大的檀越,就因為它這樣一直安住著的關係,所以雖然大家是在學佛法,到最後也變成那種情況。


   
一切衰損之門是我愛執(原文愛惜自我為諸衰敗門”)。你執無常為常,執不淨為淨,生起嗔恚心、貪著心,或是驕慢、嫉妒等等煩惱,還有一切不相順心的生起,這些的根源都是我愛執,如果沒有我愛執,這些煩惱是生不起來的。這也難怪大家,本來每個人都貪愛自己,想要保護自己,想要利益自己,這好象是本性。就因為我愛執大家都很熟悉,而且又串習得很厲害,從無始以來都以此為主修,所以想要一下子破我愛執是很難的。就像有一千層皮,就算剝下一層皮,仍是無法動到最內裏的核心,因為串習太深了,所以是很難。


   
有個偈頌,對於如母的眾生我們要能夠去慈愛他,這種心就像摩尼寶珠那麼地珍貴,是一切功德之源。因此,即使所有眾生都是你的敵人,你也要祈請加持,能夠對他生起大悲。為什麼眾生這樣子待你,當你是敵人、傷害你,你還要啟發大悲心來待他呢?因為眾生心中有我愛執我執在作祟,他沒有辦法自由自主,他是被迫的,所以他會傷害你、當你的敵人,但你不能怪他,他是無辜的。因此我祈請加持,對他要生起更大的悲心,去守護他,要這樣去修行佛法。即使所有眾生都成為你的敵人,你更應該珍愛他們像珍愛你的生命,甚至超過你的生命般地,更去珍愛他們才對,這樣來祈請加持是大悲心的修法。(原偈頌加持認清惜母予樂心,即是生起無邊功過門;縱使此諸眾生起為敵,仍珍惜之勝過惜己命。”)


   
這就好比你的媽媽發瘋了,拿刀要殺你,這時你是和她理論?還是覺得說她好可憐,想辦法救她?或是不理她?此時如果你還拿刀與她對殺的話,這不對吧!我們的母親沒有修過以嗔恚為道用(密乘的修法),她是發瘋了,趕快送她到醫院去,不要和她相砍,否則不是太過份了嗎?何況母親不是你的敵人,知母我們都修過,至少知道這一世的母親不過是為我執及我愛執所苦、所困惑、驅迫,才會做這樣的事。真正的敵人是我內在的我執與我愛執,不是母親。因此應該想辦法,來去除我和母親心中的我執和我愛執,而不是和她對抗。


   
這個譬喻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當你遭受到別人無理取鬧的傷害及嗔恚的時候,因為這個正在傷害你的敵人,也曾經是你的母親(修過知母了,不是嗎?),他本來就是你的母親,所以念他的恩澤,不要再傷害他、再跟他對抗了,這是一點。從另一方面看,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正為我執及我愛執所困惑、所驅迫,所以他像發瘋的母親一樣來無理取鬧,來逼迫你、傷害你、嗔恚你。如果你真要怪他,就怪他心中的我執與我愛執,然後幫助他去除心中的我執與我愛執。當別人傷害你的時候要這樣做,不要被他們轉了。


    “
嬰愚之失唯自利小孩子沒學習不懂事,所以愚癡地唯求自利,他是想利益自己,讓自己得到快樂,結果卻從來也沒能真實利益過自己,沒能得到真正的快樂,這是小孩、愚夫的作法。能仁世尊只是一心唯求利他(原偈頌能仁之德所作純利他”),最後卻成佛了,真正利益到自己。我們與那孩子一樣,一直就為我愛執所驅使,一心想自利,不想利他,結果連自己也利益不到。就像我們做生意總想求取利潤,如果有利潤的話,就去做吧!然而做生意,可不一定會有利潤,那要看你怎麼做生意。你拿金子去換石頭,也是做生意,以馬去換猴子也是做生意,這怎麼會有利潤呢?我們為了想獲得利潤,才會去做生意的。我們自許聰明,卻又太不會做生意了。無始以來就是想要利益自己,以為可以用利益自己的方式得到快樂,結果卻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利益,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快樂。太笨了吧!如果你真的想要自利,何不去利益他人呢?利益他人就可以圓滿的得到自利,百分之一百的獲利。


   
其實也難怪大家,就是因為無始以來大家對我愛執串習得太厲害、太嚴重了,所以要對治就很難,要生起愛他執更是困難,這是相對的關係。
   
就佛法與世法是相違的來說,《戒經》裏面一個月的演算法,是從十六月圓開始起算,往下慢慢降,到下弦月,黑暗一片,然後又從上弦月開始,慢慢到十五月圓;從十六算到下個月十五,這樣算一個月。好比修學佛法的人,開始的時候覺得很困難,要先對治我愛執,要能夠摧滅我愛執,更要生起愛他執這種心,這種法行就像十六月圓,開始做時信心滿滿的,然後慢慢在修行過程中充滿努力,辛苦及挫折,如到三十下弦月般,黑暗一片、辛苦一片,到初一上弦月的時候,仍慢慢地繼續努力不懈,最後苦盡甘來到十五,滿月了,修證圓滿了,這是究竟圓滿,佛法的修習是這樣的。


   
我們世間人的演算法剛好相反,是從初一開始算,因為寄望十五的滿月,所以作法是開始時很努力、很辛苦地修學,到滿月的時候以為很圓滿,很快樂的完成了。卻不知接著開始下降,往下弦月去,漸漸地見不到月亮了,到了三十,漆黑一片,痛苦無邊。


   
所以乍看起來,佛法修習者是很辛苦,而且是非常持續地辛苦,才會得到苦盡甘來的圓滿果報,然而之後就不會退掉了。世間人的辛苦剛好是開始先甘,最後結果是一片苦。從我愛執與愛他執的修學可以看出來這一點。世間人都修學我愛執,所以初開始的時候,如初一上弦月,到十五號看起來很受用、很圓滿,就志得意滿,然後十六號往下弦月,結果自然很淒慘,黑暗一片,很苦啊!修學佛法愛他執,就像十六號月圓開始起算,往下下弦月走,到三十的時候是漆黑一片,很苦啊!修得很困難,可是越過三十,一號上弦月開始的時候,就慢慢開始見到光明了,逐漸到月圓的時候,整個圓滿成佛了。


   
密勒日巴尊者的另外一個故事。因為他一直在修愛他執並斷除我愛執,所以把一切都舍掉,包括吃的、穿的、住的處所,一切都是再簡陋不過了。而當時住在山下的那些人,不論吃的、用的、住的等都很豪華,他們說:密勒日巴尊者穿得破破爛爛的!又沒有食物,只好吃蕁麻!而且只有山洞可住!好可悲啊!他們這麼說,是以我愛執來同情密勒日巴尊者。而密勒日巴尊者也同情他們說:他們好可悲喔!不知道我愛執的過患,還一天到晚修我愛執!所以山下的人悲憫山上的人,山上的人悲憫山下的人。


   
再講一個故事,我的前輩,一位格魯派大祖師──隆垛仁波切,他著有《隆垛喇嘛全集》,在拉薩非常有名。他以前在三大寺學習時,有一次被派去當一位苦修者的公差,去取酥油。因為路滑,整個人跌在爛泥裏,爬不起來。這時剛好有個拉薩的阿加拉(藏語意為婦人”)路過,眼見一個窮酸和尚,拿著酥油跌在爛泥巴里,爬不起來,就說:但願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成這樣一個身世可悲的人!隆垛仁波切說:你好可悲,你修的是我愛執啊!我這種身世你還投生不到呢。仁波切是為了教法和眾生而苦修愛他執,去除我愛執,這種身世你還投生不到,居然還說:但願我生生世世不要投生這樣的一個身世!這太誇張了吧!


   
總之,對治我愛執在開始時是很難的,但是你必須努力,要持續、恒常地努力,再努力才有辦法。任何人的修行都要經過噶當派的十法財──四種依止、三金剛、三功德,一定要經過這十法財。噶當派樸窮瓦大德,他以前在樸窮的地方(我去過那個地方,那個地方什麼都沒有,只有個山洞)修行,真是空無一物,他是以噶當十法財的修行來對治我愛執。對治我愛執剛開始很困難,但是你必須要開始對治。


   
《修心八頌》的作者朗日唐巴,也同樣是修心法門的大成就者。朗日是一個地名,我五九年去過那個地方。那時候朗日唐巴的遺體還在,我去向他禮拜,向他祈願很久。可惜文革的時候,一切都被毀掉了,後來從西藏出來的人,並沒有把朗日唐巴的一些遺物帶出來,實在很遺憾!


   
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從內心深處,至誠地思惟我愛執的過患,以及愛他執的勝利,很清楚地把功過思惟出來。有句偈頌嬰愚之失唯自利,他行自利,完全不懂利他,結果不但沒能圓滿利他,自利也不能圓滿,自他二利都損害了,就如同我們一樣。世尊呢?他一心唯求利他,結果自他二利都究竟圓滿。這個要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唯一行持利他,就可以圓滿二利?為什麼行持自利,自他二利都衰微?為什麼?我愛執確實是一切缺失的根源,是種無明種子的地方,是輪回痛苦的安立處,如果你能至心地思惟這個功過,經若干時候,你就可以轉換過來,就像修學我愛執一樣地,直接一心地修學愛他執,是有辦法的,圓滿二利的愛他執是可以修起來的。


   
佛陀通過修學愛他執而成辦自他二利;而我們無始以來,就以我愛執當作修行物件,一直串習,當朋友,混得不能再熟了,是我愛執的大修行者和大成就者,所以成就今天這個模樣,也許我們覺得非常光榮,非常有威嚴。任你再怎麼修,無始以來因為我愛執的關係,只讓你招損,沒有好處。其實,就算輪回界中的今生,你得到了少分的利益及安樂,也是因為你過去生中,曾經修學少分少分的愛他執的功德果報,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你僅奉行、修學我愛執的話,一分鐘的安樂都不會有的。但是我們不知道這種情況,都被無明所暗蔽了,對於正確的取捨學處,完全不知道。以大乘教法而言,這個暗蔽是最嚴重的愚癡。像這樣,愚蒙中的最愚蒙惡習──我愛執,要想辦法清除,來讓愛他執重見光明才好。


   
是以如果能夠正行修學自他相換,真正將心轉換,修學佛法的意義就達到了,那你這個人身也有意義了。你不需要去向別人求誇讚,不需要去邀功討勞說:我告訴你,我修自他相換了。因為修自他相換,是你自己得到利益,不用告訴眾生,默默地修就好。事實上,修忍辱也是一樣,當然你修了忍辱,對方也會有一些和諧的好處,但是基本上,忍辱功德修起來,最重要的意義是可以圓滿自利。

有些人說:啊!忍辱是那麼的難修,那麼的難忍,好難喔!沒錯!本來就是很難的!但是難也應該要修,值得的!在你生氣、嗔恚的時候,根本不會傷害到別人,別人不會得到壞處的,只會引導你自己墮三惡道,同時把你以前所積造的善業完全摧滅掉,只是這樣而已。我們的作法都錯誤,以為修學佛法是為了別人,好象是別人的事情,我是為你而修法的,一直在邀功討勞,所以遷怒到別人身上去。這是錯誤的,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耶!


   
我們把修行的取捨處完全顛倒了。我們把導致我痛苦的東西取過來修學;而將能讓我能得到快樂的東西棄舍掉了。【有人說:講這麼重,會令大家很傷心。】會傷心,所以就是要修行啊!你可以傷心,並想說:我好苦喔!啟發眾生大悲心吧!眾生也好苦喔!你要慶倖你還會傷心,想要厭離,就是怕你不懂得傷心,不懂得厭離,沒有感動,就麻煩了。不要講別人,我們兩個人(格西拉及法音法師)也是啊!我們都顛倒取捨學處,包括我在內,我們是一起錯誤的,不是只有你們錯誤而已。我們都還沒能做到,都還在犯錯,怎麼辦?難道不是這樣嗎?今天《廣論》沒有講很多,不過時間到了。

 


   
今天所講的不要忘失了,是需要好好的思惟吧!這文字很容易瞭解,就是修行很難。有些佛法的文詞很難瞭解,修行沒有什麼不好修的,那沒有什麼了不起,好象修行是很小的法行,把文字弄得讓你很難懂,這沒什麼意義。文詞很好瞭解,但卻很不容易修行,才是真正的下手處。只有我愛執愛他執兩個而已,斷除我愛執,然後修學愛他執,我就只講兩個,文詞很難瞭解嗎?

 


【解惑篇】

    問:我愛執我執在我的感覺好象差不多,現在發現它是不一樣的。在我執沒有破之前,愛他執生不起來嗎?剛剛格西拉講用十法財來對治我愛執,這樣修是指我執破掉,還是暫時壓伏?  

答:第一個問題是說,我執和我愛執是不一樣的,這昨天講過。當然有的地方也有把我執、我愛執混在一起說,但是事實上是不一樣的。第二點,如果不能斷我執的話,是不是能夠生起愛他執呢?可以啊!像金洲大師,像各位有些人吧!斷除我愛執了,可是沒有辦法斷我執,因為他沒有證空性。第三點,修學十法財是不是可以壓伏我執呢?可以的!但是不能根斷,你要證空性才能根斷。

    問:十法財一點概念都沒有,可否請格西拉簡介一下十法財,來壓一壓我愛執?

答:十法財是四依止、三金剛還有三事。四依止的第一個是心極依於法,既然決策要修法,我的心以佛法為主,舍掉現世一切,包括舍掉世間八風。第二個是法極依於窮。這兩個都是所謂的斷除對今世的貪著。再過來是窮極依於死死極依於曠野,這是修法的態度。什麼叫做三金剛呢?就是以智慧金剛作為助伴,修勝義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這是智慧金剛,三金剛之一。如果你可以一直恒常的,在生活中以修學智慧金剛當你的助伴,就是修學二菩提心──世俗的及勝義的菩提心,可以同時遮破你的我愛執和我執。我執由誰遮破呢?勝義菩提心。我愛執由誰遮破呢?世俗菩提心。如果你可以好好修學世俗菩提心,就可以破除我愛執;修學勝義菩提心,就是修空性慧,就可以破除我執。生活中可以這樣修的話,何樂而不為呢?這是一個法,就講一個法。

    問:修知母,觀一切眾生過去世或未來世為我們的母親,若修得不善巧,對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會不會有些混淆?比方說,談戀愛的人對著男朋友、女朋友修知母,這戀愛還談得下去嗎?還有夫妻之間也是,以今世的觀點來看是人倫,但若以三世的觀點來看,根本就是亂倫。


   
答:不會困難,很好談戀愛的,為什麼呢?無始以來怨親無定,六道裏頭轉來轉去的。今世如果是男朋友的話,他以前當過你母親是很正常的。前世當過你母親,今世當你的敵人也都很多,何況是男朋友!不是講過,懷中抱的是你敵人,吃的魚肉是你爸爸的投生,踢的狗是你媽媽,喂魚骨給狗吃的時候還踢它。這樣都有可能,何況是男朋友呢?所謂知母是說,這個眾生,無始以來曾經當過我母親,是這樣講的,與今生男朋友的角色沒有衝突。說這男朋友的前世是你母親,是很可能的,他也曾當過你母親啊!曾經有一位仁波切,他圓寂的時候,他前世的女兒,變成他下一世的母親,這種故事很多。何況是這個男朋友。


   
問:很難啊!上輩子是我母親,這輩子當我女朋友,那我不是與母親談戀愛了嗎?
   
答:你爸爸以前是你媽媽,那你爸爸是你媽媽嗎?他不是今世的母親,是說曾經當過你母親,這一點不一樣喔!曾經當過母親而已,不會一直當母親的。
   

問:既然當過我母親,就如同我的母親一樣。當過我母親就是我母親了嘛!所以和母親談戀愛怎麼可以呢?
   
答:你去對佛講,大師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知母不能修,將它去掉好了。過去世當過你母親這個人,現在當你男朋友,他骨頭不一樣,肌肉不一樣,已經不一樣了,怎麼會是一樣的人呢?
   

問:這可能,男女變換太多了。
   
問:即使骨頭,肌肉不一樣了,既然當過母親的話,他就是我母親,這個男朋友就是我母親,這是一定的。
   
答:當母親不一定是要今世母親吧!
   

問:昨天的飯,和今天的飯不是一樣要吃嗎?我們都要吃飯啊!昨天吃的飯,今天會飽嗎?吃飯不能飽,幹嘛吃?
   
答:你講的沒意義,比如雞和蛋,有什麼意義呢?兩世非一世,既然不是一世,就不一樣了。


   
問:不管是兩世、一世,總是母親,是一樣的。
   
答:你這個話沒有什麼意義,只是讓我們笑而已。
   

問:從這個問題來看,是不是牽涉到從怨親無定,數數結生,而想到輪回是苦?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知道過去世所有眾生彼此之間的關係,從數數結生,與怨親無定去思惟,而後產生知母和報恩,而後希求解脫。
   
答:關於六苦裏頭,數數結生這一點,因為無始以來一直投生,一直結生,所以說無窮生世。因為眾生與我一樣都無窮生世,輪回無始,因此一定都曾當過我母親,這一點是可以證成,而這樣思惟對修知母有幫助。但是修怨親無定過患,卻不能直接產生安住平等舍,間接的幫你修知母。修住平等舍與知母有關係,而修思惟怨親無定則不能直接利益知母的修法。總之,先修住平等舍,然後再修知母是有利益的。


   
問:剛剛談到我愛執,無始以來一直串習。如何能夠從小訓練一個小孩子,讓他有愛他執,不會有我愛執?


   
法音法師:剛剛格西拉說很多,廣說我愛執的過患及愛他執的功德……
   
答:不是我說的,是佛經說的。我不是製造者,我是隨行念誦而已。有啊!小孩子三、四、五、六歲的時候,一般如果他前世是不可思議的大德,他很快就可以思惟。凡夫的小孩子怎麼修?不可能修得起來。各位過半百的人,都生不起來了,那些不懂得思惟的人,怎麼可能想得起來?沒有教授是不可能的事情。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