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是洪州宗開創者馬祖道一提出的禪學思想,《觸類是道》則是宗密對洪州宗禪法加以總結後提出的禪學思想。此二者在內涵上是完全等同,還是存著相當大的差異?

《平常心是道》從表述形式上看是一個極其簡單的理論,有論者以為平常心是無意識的心,或以為平常心就是當下現實人心,現實的心靈的活動,這些理解都不切合馬祖道一所說的平常心的內涵。馬祖道一說: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嚮,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非凡天行、非聖實行,是菩薩行。祇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道即是法界,乃至河沙妙用,不出法界。

馬祖道一在此是說,平常心是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的心,亦即不對任何是非、善惡、凡聖執著的〈無心〉,又是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的現實人心,因此可說,平常心是無滯無礙的現實人心,是無所執著的日常生活。它以無心為體,以現實人心為用,是兩者的內在整合。一方面,它不等同於日常心,不是眾生的包容著種種執著,計較日常事物;另一方面,它不僅僅是無心,不是牛頭禪落樣趨嚮徹底虛無、空寂化的無心,而是落實於人心的無心。與馬祖道一一樣,馬祖道一的門下也把〈平常心〉理解為無所執著的日常生活,等同於現實人心。

有源律師來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大珠慧海〉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睏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問: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有僧〉問:如何是平常心?師〈長沙景岑〉曰: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曰:學人不會,意旨如何?師曰:熱即取涼,寒即嚮火。

這裡,大珠慧海和長沙景岑透過對吃睡坐行這些日常行為本身的分析,直接表達了平常心就是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自然任運,直下無心的思想。這就是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眠的時候就睡眠,吃飯或睡眠是純粹的沒有任何雜念得行為,因而也沒有任何執著的行為。

至於平常心是道的〈道〉,依馬祖道一的解釋,即是法界,法界則等同於馬祖道一在別處所說的法性、佛性、真如,意為佛法的境界或終極解脫。

總之平常心是道,就是無滯無礙、無所執著的日常生活即為成佛的境界,即是解脫。平常心與道無異,平常心既是修證的方式,也是成佛解脫和解脫的境界。

〈觸類是道〉不是洪州宗人提出的思想,而是密宗對洪州宗禪法總結的一個方面。但從宗密對此的解釋和馬祖道一自己的論述相對照來看,〈觸類是道〉可以看成是洪州宗的思想。宗密解釋〈觸類是道〉說:起心動念,彈指、揚眉,因所作所為,皆是佛性全體之用,更無第二主宰。如麵作多般飲食,一一皆麵,佛性亦爾。全體貪、瞋、癡,造善惡、受苦樂故,一一皆性。

馬祖道一則說:種種成立,皆由一心也。建立亦得,盡是妙用,盡是自家。非離真而有立處,立處即真,盡是自家體。若不然者,更是何人?一切法皆是佛法,請法即是解脫,解脫即是真如。諸法不出於真如,悉是不思議用,不待時節。著衣吃飯,言說只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

不難看出,〈觸類是道〉就是馬祖道一所謂的〈即心即佛〉、〈立處即真〉,是說人類現實的人心即各種日常行為,包括善惡苦樂,甚至包括貪、瞋、癡,都是佛道或佛性。它將現實的人心與抽象的佛性相聯結,從而在理論上論證並肯定了眾生有著成佛解脫的根據。從表述的形式來看,〈觸類是道〉明顯受到了僧肇的《不真空論》〈觸事而真〉的思想影響。僧肇說: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所謂觸事而真,是說千差萬別的事實是真理的體現,即是佛道。它從現象是本體的顯現的角度肯定眾生的現實心靈都是真實的。

根據以上理解,顯而易見,觸類是道就其本意來說是一個心性論命題,而不是一個修證解脫論的命題。它並不涉及修證解脫的具體方式和境界。正因為如此,宗密認為洪州宗禪法除了〈觸類是道〉這一心性論思想主張,還有〈任心〉這一修行的方面。

宗密解釋〈任心〉說:言任心者,彼息業養神之行門也。為不起心造惡修善,亦不修道。道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於心;惡亦是心,不可心斷心。不斷不造,任運自在,名解脫人,亦名過量人。無法可拘,無佛可作。何以故?心性之外,無一法可得。故云任心即為修也。〈任心〉即不起心,即是無心。它是禪修實踐。當它落實於現實的人心,人的日常生活,才是實在的解脫和解脫的境界。

如果以上對〈平常心是道〉和〈觸類是道〉的解析可以成立的話,那麼顯而易見的是,〈平常心是道〉既與〈觸類是道〉不同,又有著內在的密切關係。

首先,〈平常心是道〉與〈觸類是道〉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思想。〈平常心是道〉是修證解脫論,〈觸類是道〉則是心性論。〈觸類是道〉和〈任心〉相結合,借用密宗的話來說,〈觸類是道而任心〉,或者說〈觸類而任心是道〉,才和〈平常心是道〉具有相同的內涵和意義。其次,〈平常心是道〉又以〈觸類是道〉為前提和基礎,它不過是在〈觸類是道〉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眾生成佛解脫的現實方式和境界。如僅從心性論的角度來看,〈平常心是道〉和〈觸類是道〉是內在一致的。

上一篇(大圓滿) 回目錄 下一篇(解脫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