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過西藏很多的寺廟,在眾多的寺廟裡,有一尊菩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就是慈悲的度母,藏語稱為"卓瑪"。
在我最初成長的那些歲月裡,我曾經以最幼稚的心情喜歡上了度母。因為不論在哪裡,度母總是最美麗、最典雅和最飄逸的一個,站在她的面前,我的思緒常常如飛,那種簡單的外表上的美麗,在當時是最容易打動我的因素。後來漸漸長大,我學會了欣賞含蓄和深沉的東西,這種欣賞增加了我對度母美好的感覺,使我能夠一如既往地喜歡著她。
當然,我喜歡她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需要她,在我的心靈深處,有著太多對她的依賴、感激和盼望。
除了六字真言之外,我最先學會的是只有十個字的度母心咒,它帶給我很大的安全感。記得那時我還在上中學,有一次,很要好的幾個同學在一起玩得忘了時間,反應過來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那時候拉薩的街上還沒有出租車,家家戶戶也沒有電話,我們幾個人的家都不是一個方向,膽小的我除了硬著頭皮自己上路之外,別無他法。我很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天黑黑的,四周很暗,沒有一點光,也沒有人影,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狗叫聲,每個人都很著急,恨不得立刻就回到家,但是卻不敢揮手說再見,因為再見就意味著要獨自一人面對黑暗。
這時候,其中的一個同伴突然激動地說有辦法了,她的辦法就是讓我們唸著度母的心咒一路上走回去。在外人看來,這個辦法簡直太可笑了,可是對我們來講,度母的心咒就是一個救命的稻草,我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鬆了起來。那是我第一次念度母的心咒,怕路上忘了,我還返回房裡,專門在一個小字條上寫了下來。為此,大家還照顧我,讓我拿走了唯一的手電筒。
就這樣,我們分手了,每個人都大聲地唸著心咒,直到很遠還能聽得見。從那以後,每次走夜路,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念起心咒,在我的感覺裡,這個簡單的心咒就是最大的安全保證。
在西藏,唸著度母的心咒走夜路的人絕不是我一個。在鄉村裡,在牧場上,在城鎮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唸著心咒走夜路的人,當然,他們不會像我一樣扯著嗓子大喊。現在,我長大了,我也不喊了。
為什麼單單要念度母的心咒呢?因為西藏的大眾相信,所有的妖魔鬼怪都不會加害度母,他們或是害怕她,或是尊敬她,或是愛慕她,總之,度母在任何鬼怪面前都是安全的。這些妖魔鬼怪識別度母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聽她的心咒,只要聽到心咒,他們就會以為來者是尊敬的度母,因此不去打任何的鬼主意,甚至連那些心咒唸錯了的人,他們也不敢去加害,每當這時候,妖魔鬼怪們總是有些奇怪地自問:"怎麼回事?難道是半個度母過去了嗎?"
我曾經把這種說法告訴了一個外地的朋友,我講完之後,他很認真地看了看我,然後說:"從某種角度來講,你們西藏的人真的很幸運,因為連你們的妖魔鬼怪都這麼天真。"
是我們的妖魔鬼怪天真?還是我們的人太天真了?
不論怎麼樣,總之我堅信度母的心咒可以給我這樣的幫助,在它的陪伴下,我心情踏實地走過很多的夜路,我感謝她給我的安全和平靜。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去請教了一位長者,他給我講了度母最早起源的故事。據說在最初的原始時期,古印度的某地有一個名叫益西達娃的漂亮的公主,她富有善心,舉止典雅,很受當地百姓的推崇和愛戴,這個國家有一個叫桑結阿扎的賢者,公主非常地尊敬他,信奉他的教法,支持他的修行,供養他和他的全家,在他的指導下,公主做了很多的善事。多年之後,行善道的公主發了菩提心,公主立了誓言:"為了獲得受生之身,願發菩提心者雖然很多,但是,以女性之身做有情眾生事業者卻無有,我願為之,直到輪迴不空為止。"
從此,漂亮的公主開始了她解除眾生苦難,救護芸芸眾生的誓言,據說她在一晝就能使一億一千萬眾生置於靜態之中,一夜就能調伏一億十萬個妖魔鬼怪。為此,無礙劫的賢人給她授了十方所有佛大悲光芒比丘無垢光明之灌頂,使公主化現為觀世音,後來她再次被授給所有佛見知智慧本性大光明灌頂。她前後兩次授予的光明化為父母佛和度母女神,從觀世音的心際生出。這就是最初度母女神的起源。
長者在給我講完這個故事之後,又特意給我指出,在《大日經》中,有度母從觀世音的眼睛中變化出來的說法。不論是從眼睛中,還是從心際裡,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因為我相信度母就是觀世音眾多的化身中的一個。我的信奉常常這樣固執而簡單,好在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別人,我只是堅持,並沒有傳教者的耐心。
還有人告訴我,度母不僅僅是藏傳佛教中重要的女神,她還是我們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神靈之一,只不過她的名稱有所不同罷了。有些書上稱苯教為靈氣薩滿教,認為它和遠古漢傳很廣的薩滿教有許多共同的特點。苯教的基本原理是"萬物有靈",相信一切有生命的或活動的現像甚至夢境中的現象,都有主宰他們的神靈鬼怪,如山神、火神、水怪、林妖,以及日月星辰諸神和各種動物神靈等等,這種觀念曾經使藏族的先民們以最虔誠的心情跪拜在被認為具有巨大威力的各種神靈的面前,獻上自己力所能及的祭品,向諸神表示感激,並且祈禱他們一如既往的保佑。
後來佛教傳入了西藏,苯教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強大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威望日趨下降,信徒減少,最後佛教乾脆取代了苯教在藏區的正統地位,從此,苯教退避到邊遠偏僻的地區,成為一種沒有實力的民間信仰。儘管如此,在西藏還是有一些年代很久的苯教的寺院,雖然香火不是特別的旺盛,但是它們還是在艱難中保存了下來,而我也有幸參觀了苯教的祖廟--雍宗林寺。正是在這個寺裡,我看到了一個約八米高的銅質鎏金度母菩薩,證實了度母也是苯教神靈的說法。
但是有一點很讓我奇怪,因為據說在公元八世紀的時候,蓮花生大師來西藏傳播佛教的過程中,和當時勢力極為強大的苯教進行過多次的較量,後來,蓮花生大師終於把苯教崇拜的各種神靈都統統降服,使他們成了藏傳佛教的護法神,這些苯教的神靈一般來講都是面目猙獰的,形象怪誕,顯得很凶狠,而且脾氣暴躁。可是為什麼度母的形像是這樣優美典雅,還被人們當作美麗聰慧善良的象徵?當然也許她本來就是佛教的神靈,後來才被引人到苯教之中,那麼是什麼原因使苯教徒對度母發生了興趣,又是通過什麼說法使度母成為了苯教的神靈?
這些眾多的疑問我實在無從找到答案,面對這種情況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不再鑽牛角尖了。
度母第一次傳入西藏大概是公元七世紀時候的事情。當時吐蕃的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從尼泊爾迎娶了赤尊公主,從唐朝迎娶了文成公主。雖然在這個時候,在西藏佔正統地位的是原始的苯教,但是從佛教之風很盛行的尼泊爾和唐朝來的兩位公主還是帶來了大量的佛像。文成公主迎請的是鍍金釋迦牟尼佛,赤尊公主迎請的是釋迦不動金剛像、慈氏法輪像和自然生成檀香度母像。隨著佛教勢力在西藏的加強,信徒也越來越多。佛教眾多的神靈和菩薩得到了西藏人民的接納和認可,度母是其中最美麗最飄逸的。所以也難怪西藏的女孩子們總是喜歡取"卓瑪"這個名字,這其中包含了長輩們的希望和最美好的祝福。
一個內地的朋友認為以女神來命名似乎不太尊敬,但是爽直的西藏人不善於拐彎抹角,他們表達心願的方式總是很直接。我想,在現在的這個社會裡,這也許就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地方。
藏傳佛教認為度母有二十一個法相,也就是說一共有二十一個度母,她們以顏色區分,身色都不一樣,有金色的、藍色的、紅色的,黃色的,棕色的,紫色的,黑色的等等,趺坐姿勢和冠服裝飾相差不大,但是每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手印和手持標誌物,各有自己的職責和特殊的密法心咒。有經典記載說,二十一個度母能救度獅子、大象、盜賊、牢獄、宿敵。大火、洪水、毒蛇、貧困、非人、死亡、分離、雷暴、麻風病、懲制、怒罵、衰敗、寒冷等所致的十六種災難恐懼,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人的順緣,增長福壽,對眾生有情利益甚大。由於觀世音的大慈大悲、神聖無比的地位,在藏傳佛教中,度母被尊為世間生死輪迴中拯救一切眾生的度脫之母與諸佛所有事業的擔負者或佛母。這二十一個度母根據自身的特徵和職責分別如下:
聶瓦巴姆:奮迅度母
綽瓦嘎瑪:威猛白度母;
色朵堅瑪:金顏度母;
祖多南迦瑪:頂髻尊勝度母;
弘珠瑪:弘音叱?度母;
柔巴弘卓瑪:明心弘字度母;
杜俄貢賽瑪:除厄度母;
哲金瑪:救飢度母;
梅黛巴瑪:烈焰度母;
都旺地瑪:破敵度母;
九旦松嘉瑪:勝三界度母;
貢確松橋瑪:供奉三寶度母;
都達絳瑪:伏魔度母;
歐珠貢作瑪:賜成就度母;
都賽瑪:消毒度母;
彭巴貢賽瑪:解貧度母;
仁乃貢賽瑪:消疫度母;
席瓦欽姆:大寂靜度母:
綽聶堅瑪:顰眉度母;
久旦松約瑪:震撼三界度母;
賢練瑪:摧破魔軍度母。
在這二十一個度母中,最受人們尊敬和叩拜,並且在寺廟裡見得最多的是白度母和綠度母。
白度母的形象很容易識別,在藏語裡被稱為"卓嘎",是賜成就度母。她身為白色,呈十六歲少女相,頭戴古代印度貴婦人的花琬冠,髮髻高聳,雙耳墜著大環,上身斜披著絡腋,帔帛環繞,雙腿盤坐在盛開的蓮花座上,左手拿一朵曲頸的蓮花,右手掌心向外,表示接受人們的求助。她的雙手、雙足及眉間各生一眼,加上臉上的雙眼,共有七個眼睛,所以又被稱為"七眼神女"。據說白度母性格最為溫柔善良,頭腦非常聰穎,沒有什麼秘密可以瞞得過她,因此人們有了煩惱的事情總是喜歡求助於她,她也總能熱心給予幫助,在她的幫助之下,眾生的苦難消除,事事如意,所以也被稱為"救度母"。
綠度母的形象和白度母大同小異,最顯著的不同點是她的身色是綠色的,雙腿不像白度母那樣盤坐,而是左腿單盤,右腿向下舒展,坐在一朵蓮花座上,左手拿著蓮花,戴著各類首飾,綠度母只有兩隻眼睛,不像白度母那樣在眉間、腳心、手心各生一眼。綠度母在藏語裡被稱為"卓江",是二十一度母之主尊--奮迅度母。據說綠度母有著大無畏的勇氣和精神力,她的加持迅速而偉大,供奉她可以解脫八種苦難,即獅難、象難、火難、蛇難、水難、牢獄難、賊難、非人難,所以也被稱為"八難度母",而且綠度母的心咒是二十一度母之根本咒,包括一切功德,因此在西藏修持綠度母本尊法者很多。
在十四世紀薩迦派喇嘛索南堅贊著的《西藏王統記》裡有這樣的記載:觀世音菩薩變化為藏王松贊干布,度母變化為尼婆羅赤尊公主,作利益一切有情之事。由此可見把尼泊爾的赤尊公主當成是度母的化身的說法是很早以前就有的。據說赤尊公主容貌豔麗,膚色潔白,性格溫和,聰明善良,做了很多有利於西藏人民的好事,難怪大家都相信她就是白度母的化身。
而唐朝的文成公主則被認為是綠度母的化身。《西藏王統記》裡對文成公主做了這樣的描述:身具蘭麝芬芳,常有翠綠小蜂,飛繞其前,右頰上有骰子點紋,左頰上有蓮花紋,額間有一黃丹圓圈,內現度母聖像。文成公主以她的聰慧和博學得到了廣大西藏人民的認可,大家尊她為綠度母的化身真是最適當不過的了。
而後通曉星算之學的文成公主看出"雪域藏土為女魔仰臥之相,臥塘湖即魔女心血,三山為其心竅之脈絡,為鎮伏女魔,需建寺鎮之。"在她的建議之下,藏王松贊干布根據女魔的仰臥之形,在不同的位置上共建了廟宇108座,在康區建了隆塘度母廟,在蔡日建了喜饒度母廟,專門用來供奉度母。這兩處廟大概就是西藏最早的度母神廟了。
公元十一世紀,孟加拉的大師阿底峽來到了西藏,書中記載說:"嘉以諸種方便懇請阿底峽來藏,阿底峽為悲憫藏地阿里之化機,又依度母所授記,遂來至藏地。後來阿底峽在西藏去世,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大弟子仲頓巴建的聶塘度母廟裡,這個神廟至今尤在,朝聖者絡繹不絕。阿底峽的出現帶來了西藏佛教的復興,很多的學者都認為阿底峽對西藏佛教以及西藏人民今天的性格所給予的影響比任何人都強烈。
藏傳佛教主要有四個派別,它們對度母都極為推崇,認為修持二十一度母本尊,功德無量,利益無邊,尤其對女性有特殊的功效。每逢藏歷初八或二十五,很多的寺廟都要舉行"度母四曼陀羅"的儀軌,進行供養和修持。家裡有人生病或是發生了不太好的事情,都要請喇嘛或尼姑來念《度母經》,以求消災避難。在藏族人的心目中,度母是最可能給予幫助,並且最快給予幫助的菩薩,她心地善良,慈悲為懷,善解人意。度母作為救度、消災、解除恐怖的女神,千百年來以她慈祥倩美的形象給了西藏人民極大的幫助和安慰。
在西藏呂脫縣境內有一個藏傳佛教的聖地--班馬崗。班馬崗被認為是度母的化身,她的頭部就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在昌都洛隆縣還有被稱為"二十一度母"的小湖群,在我的家鄉也有被認為是度母化身的山,到了秋季,山上長滿了各種漂亮的野果,正是這些野果給了我最美好的童年的回憶。
我到現在都還很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山是美的,果子是甜的,空氣是潔淨的,那林中忽隱忽現的是最動人的歌聲,而那歌者就是漂亮慈悲的度母。
雪域之子-格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