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7/10 09:10:21
學習次第 : 初階

禪修手冊 八戒戒相

【前言】

在家眾為避三惡趣,求人天福,應受持三歸依與五戒,或八戒,或十戒。受持三歸依(tisarana)即成為優婆塞(upasako男佛教徒)或優婆夷(upasika女佛教徒),受持五戒(pabcasila)就成為「具戒優婆塞」或「具戒優婆夷」。《相應部》S.55.37./V,395.︰「摩訶男!自從優婆塞已樂於離殺生,已樂於離不與取(不偷盜),已樂於離邪淫行,已樂於離妄語,已樂於離飲酒;摩訶男!由於有這麼多,他成為優婆塞戒具足(upasako silasampanno)。」(cf. 《雜阿含91經》、《雜阿含927經》、《別譯雜阿含152經》)

受持五戒,等於提供五個煞車系統,以免作惡。若犯戒的話,不受持五戒與受持五戒的過失並不完全相同;在一般法律上,可能會認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但是在正法律中,並不茍同。在正法律中,一個人不受持五戒,或沒有因果觀念的人,犯戒作惡時,是「邪見相應」;而一個受持五戒,或有因果觀念的人犯戒時,則是「邪見不相應」,意思是,作惡時還保住「正見」,而且還有反省與懺悔的空間。所以,在家人不要害怕受持五戒。沒有()(dussilo),就有五怨(pabcaverani),則有墮落之虞。

若是受持八戒(atthavgaasila八關齋戒),多三條出離的戒,增加出離的力量。基本上,受持八戒是跟隨阿拉漢的行為來修的,八戒中,離殺生、離妄語(妄語是覆藏,屬於慳,瞋根心),是離瞋;離偷盜、淫欲、飲酒、離非時進食、離歌舞及化妝、離坐臥高廣大床,是離貪。受持八戒,正可離身業與語業的貪瞋癡,離難斷的惡習,並且止住放逸的行為。

受持八戒以一日一夜為限,一般來說,「天亮」(arunuggamanadawnrise明相)開始持戒,到次日早晨「天亮」;下午或晚上也可受戒。依天文學上說,太陽在地平線以下6度的黎明時分(Civil Twilight),約等於「明相」出時。此時曙光漸明,天空露白(魚肚白fishbelly white color),周遭景物不必用人工照明可辨識人物、景象、顏色、掌紋、地上整排螞蟻等,此時空中最亮的「一等星」仍可被看見。每天「明相」出現的時間,依地方逐日略異。明相出現後,離日出還要還要24分鐘左右。(請見: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

受八戒後,若無法受持,要舍三條出離的戒,作意舍戒即完成。若為了慎重其事,則向一個聽得懂你的話的人講,而對方明白你的意思。

受持八戒,原來並沒有「犯相」、「無犯」等細緻的分別法相。今依《律藏》〈波羅夷〉(Vin. Para.)比庫戒的四波羅夷法(滅擯)的持犯因緣,以及《小誦注》〈()學處注〉(KhA. Sikkhapadavannana),使戒相清楚明白,以免疑慮,便利受持,並受戒律的保護及獲得利益。

一、殺戒

【受戒文】

1. Panatipat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有息者(m.) (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pana + atipata< ati超越+ pat落下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被動)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殺生學處。

【釋義】

殺生(panatipata<pana生物+atipata)︰當中的「生物」(有息者)是連結命根的蘊相續,或者執取那(蘊相續)所施設的有情。(殺生為)對那生物、存生物想,生起採取斷那(生物)命根(的行動),運用身、語門中的一門,以殺思(=)而殺生。(KhA.26.)

「殺害無德的畜生趣等小生物為小罪;()大軀體者為大罪。」(KhA.28.)

KhA.24.:「『離』乃壓倒怨敵,是捨棄、除去、消滅怨敵使令不存在之義;或者〈就如〉有人藉由器具離怨敵。由vi-字誦成ve-字而成離。」KhA.24~25.:「從義上,(所謂)的『離』乃欲界善心相應的離。在《分別論》所說的:『在那離殺生之時,他1遠離(arati)2(virati)3回避(pativirati)4(veramani)5不作(akiriya無所作)6不為(akaranam不作為)7不違犯(anajjhapatti)8(惡緣之)橋。』」

KhA.24.︰「應當學為「學」(sikkha);由此路徑為「處」(padam)。學之處為「學處」(sikkhapadam),此乃是到達「學」的方法之義。或者說為「以依止根本而住立」。」KhA.25.︰「在此之義「學」乃已達到離的戒,世間毘婆舍那,色、無色禪那,以及聖道」的目的。」

【犯相】1.(對象)是眾生 (pano ca hoti)

2.認定是眾生(panasabbi ca生物想)

3.起殺心(vadhakacittabca paccupatthitam hoti)

4.付之行動(vayamati)

5.導致死亡(tena ca maratiti)(《小誦注》KhA.31.)

【無犯】 1.以為對方不是眾生。

2.一切無殺心的誤殺。

3.精神失常時殺。

【果報】 離殺生果報有:肢體勻稱,長廣適中,腳站得穩,優美,柔軟,明淨,勇敢,大力,口齒伶俐,世人喜愛,無瑕疵,無畏懼,不被迫害,被他攻擊不死,眷屬(或隨從)無量,姿態美,外表好,少病、無憂,與所喜愛的人、可意的人相處而不別離,長壽,如此等果報。(KhA.33.)

殺生果報有:《中部135經》〈小業分別經〉說︰「兇惡的殺生者,血手、專做殺戮,對諸有情無慈心(panatipati hoti luddo lohitapani hatapahate nivittho adayapanno panabhutesu)。他如是成就,帶著這個業,身壞命終之後,往生於離去(福樂)(apayam)、惡趣(duggatim)、落難處(vinipatam)、無去(無自由來去)(nirayam)(此四名詞都是「地獄」的同義詞)。若身壞命終後,不往生於離去處、惡趣、落難處、無去處,若來人位者,再生於任何地方也會短命(appayuko)。」

A.9.27./IV,406.(=A.10.92./V,183.)︰「居士!殺生者緣殺生,於現法生怖畏、怨讎,于來世亦生怖畏、怨讎,心中受苦憂。若遠離殺生,於現法則不生怖畏、怨讎,于來世亦不生怖畏、怨讎,心中不受苦憂。若遠離殺生,如是怖畏、怨讎則止息。」不與取、離邪淫、離妄語、離飲酒,同理。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殺生果報有十︰「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四恒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二、盜戒

【受戒文】

2. A-dinnad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不 給予 拿起(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a+dinna+adan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偷盜學處。

【釋義】

律藏波羅夷(Para.III,46.)︰「不給與︰凡是不給與,非捨棄物,非永遠捨棄物,被守護之物,被人珍愛,他人所有物,此稱為「不給與」。」

不與取(adinnadana)︰他人所擁有的為「不()與」(adinnam)。當在他人為所欲為的侵犯(=偷竊)時,也是不作處罰、不責難的。(「不與取」為)他人所擁有,他人所擁有想,生起採取盜取的行動,運用身、語門中的一門,以盜思(=)不與而取。(KhA.26.)

【犯相】1.他人所有物(parapariggahitabca hoti有主物)

2.認定是有主物(parapariggahitasabbi ca)

3.起盜心(theyyacittabca paccupatthitam hoti)

4.有行動(vayamati)

5.拿到東西(tena ca adatabbam adanam gacchatiti.取當取之物)

【無犯】1.以為是自己的東西(sakasabbi作己物想)

2.自信 物主會樂意給予。

3.暫時借用。

4.棄物 、畜生物 。

5.精神失常時的不與取 。

【果報】離不與取(的果報):大財富,財谷豐富,無量財產,生出未起的財產,已生起的財產堅固,所欲之財迅速獲得,財產不與王、賊、水、火、不肖者所共,得不共財,世間的領導,無所不知,樂住,如此等(果報)(KhA.33-34)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偷盜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結宿冤。二恒疑慮。三惡友隨逐。四善友遠離。五破佛淨戒。六王法謫罰。七恣縱愓逸。八恒時憂惱。九不自在。十死入地獄。」

三、離淫戒

【受戒文】

3. Abrahmacariy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非 梵 行為(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a +brahma +cariy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非梵行學處。

【釋義】

非梵行(abrahmacariya)︰非殊勝行(=卑劣行),以從事非正法原因的違犯之思(=),運用身門,雙雙達到三摩缽地(性高潮)從事淫欲,為非梵行。(KhA.26.)

淫欲是障道法(antarayiko dhammo),佛陀已在經、律、論中,從不同面向解說。《大智度論》(T25.107.3 ~108.1)︰「(喜根法師︰)淫欲即是道淫法不生滅,不能令心惱。」此是邪見。更不可能正在行淫當中,得解脫,如「雙身法」所說。「行淫」若涉及主動,不可能清淨的,以男人來說,舉陽就是有淫欲心的反應,「行淫」有一些技法,如采陰補陽等,可能有滋補男或女,但是都歸屬卑劣行,佛陀在《轉*輪經》中就明示此理。克制淫欲乃能邁向出離之路。

《小誦》(KhA.151.)︰「梵的行為,諸梵天的行為,稱為梵行,優良的行為之稱。」(Brahmam cariyam, brahmanam va cariyam brahmacariyam, setthacariyanti vuttam hoti.) KhA.152.︰「梵行:沒有(男女)淫欲,及具足沙門法。」離淫欲即斷絕一切性行為,廣義地說,包括肌膚之親;與婦人嬉笑遊戲;看女人的眼睛(包括看體型、體態,或聞體香等);聽女人之笑聲、說話、唱歌、哭泣;追憶過去曾與女人相笑、相談、遊玩;甚至於想往生沒有淫欲的梵天界,也被包括在「七淫結」之內。(cf.《增支部》(A.7.47./IV,54f.) ;《增壹阿含37.9經》(T2.714.3);《清淨道論》Vism.51~53))

【犯相】1.交媾(ajjhacariyavatthu ca hoti)

2.生起淫欲心(tattha ca sevanacittam paccupatthitam hoti)

3.達到從事(性交)之緣的方式(sevanapaccaya payogabca samapajjati)

4.接納樂受(sadiyati cati)

【無犯】1.睡眠或昏迷中無覺知。

2.沒有淫意。

3.沒有接納樂受。

4.精神失常。

【果報】離非梵行(的果報)︰沒有仇敵,一切人所喜愛,獲得食物、飲料、衣服、住處,躺臥快樂,醒覺快樂,解脫苦界(=惡趣)的怖畏,不會生為女性或不能男,不忿怒、不掩飾、不驚慌、臉不下向(丟臉),男女相愛,諸根圓滿,諸相圓滿,無疑惑、生活悠閒、樂住,無怖畏處,無離別喜愛,如此等(果報)。」(KhA.34.)(按︰「不會生為女性」((na) itthibhavappatilabhassa),乃由「願生為男」或「不願生為女」來決定。)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塗。」

【附帶說明】

邪淫戒

【受戒文】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淫欲 邪 行(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kama miccha+car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邪淫學處。

【釋義】

Atthasalini(殊勝義) (DhsA.p.98.)︰「『邪欲樂行』(邪淫)裏的『欲樂』是指『性交』;『邪行』是指『低賤及實應受到譴責的行為』。『邪欲樂行』的特相是生起於身門的思(cetana,意願),具有侵犯自己無權同其行房者的不如法意念。于此,不正確(男人無權與之行房者)是:(甲)十種未婚女人,即:一、為母所護;二、為父所護;三、為父母所護;四、為兄弟所護;五、為姐妹所護;六、為親戚所護;七、為族人所護;八、為宗教導師所護;九、已訂婚;十、正受懲罰(若靠近此女將罰);以及(乙)十種已婚女人,即:一、以錢財買來(的妻子);二、自願為人妻者;三、為了財富而為人妻者;四、為了服飾而為人妻者;五、(正式結婚)由雙親執行婚禮,把新郎新娘之手浸入一隻碗裏的水,而如法地成為人妻者;六、從社會階級較低階層裏獲得的妻子;七、奴隸()妻;八、傭人()妻;九、戰俘()妻;十、短暫的妻子(一夜情)。當中,有十二種女人是其他男人不可侵犯的,即:已訂婚和正受懲罰的女人,以及後面十種(已婚女人)。」(cf.《中阿含15經》〈羅雲經〉(T1.437.3)及〈優婆塞經〉T1.616.2)

【犯相】1.對象︰非配偶。

2.生起淫欲(男人若舉陽就有淫欲心)

3.從事性交。

【無犯】1.睡眠或昏迷中無覺知。

2.精神失常。

【果報】邪淫果報︰佛告奈女(妓女)︰「好邪淫者,有五自妨,一者名聲不好。二者王法所疾。三者懷畏多疑。四者死入地獄。五者地獄罪竟受畜生形。皆所致,能自滅心。不邪淫者,有五增福,一者多人稱譽。二者不畏縣官。三者身得安隱。四者死上天生。五者從立清淨泥洹道。《般泥洹經》T1.179.1(此段勸導奈女(Ambapali菴婆波梨)的文字,未出現在D.16-11.Ambapaliganika)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邪欲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欲心熾盛。二妻不貞良。三不善增長。四善法消滅。五男女縱逸。六資財密散。七心多疑慮。八遠離善友。九親族不信。十命終三塗。」

四、妄語戒

【受戒文】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虛妄 語(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妄語學處。

【釋義】

虛誑語(musavada)︰當中的『虛誑』是由運用語言或身體,致力於欺騙而破壞(真實)義者。(虛誑語為)以欺騙的目的,運用語言或身體生起而欺騙他人,運用身、語門中的一門,以邪思(=)()虛誑語。(KhA.26.)

【犯相】1.欺騙(tava musa ca hoti tam vatthu)

2.對那對象現起欺騙心(visamvadanacittabca paccupatthitam hoti)

3.適當的行動(tajjo ca vayamo)

4.以及生起欺騙他人所知的表示(paravisamvadanabca vibbapayamana vibbatti pavattatiti)

【無犯】1.開玩笑。2.獨處時自言自語。3.夢中說。4.說溜嘴。5.向非人或畜生妄言。

【果報】離虛誑語:諸根明淨,語詞清晰、甜美,牙齒整齊、純白、不太粗、不太細、不太短、不太長、咬合舒適,口有青蓮花香,隨從恭聽,說話受歡迎,舌如蓮花、青蓮花瓣一般柔軟、紅薄,不掉舉、不輕躁,如此等(果報)(KhA.34.)

《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妄語報有十種。何等為十?一口氣恒臭。二正直遠離。三諂曲日增。四非人相近。五忠言不信。六智慧尟少。七稱揚不實。八誠語不發。九愛論是非。十身謝惡趣。」(《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

* S.6.9./I,149.(=S.6.10./I,152., Sn.657, A.V,174.)世尊說︰「當人出生時,斧在口中生,愚人說惡語,以斧斬自己。」SA.6.9./I,215.︰「斧︰形同斧的惡語。切斷︰在根本上切斷(自己的)善根。」說惡言惡語是意圖傷害別人;佛陀則教誡,此為砍斷自己的善根的行為,值得反省。

* 英語世界有︰Liar! Liar! Pants on Fire!(騙子!騙子!褲子著火了!)這句是對騙子的責備或警告。

* 西方人有“white lie”,善意的謊言(told to be polite)、無傷大雅的謊言(a harmless lie),但是守戒者不可以說善意的謊言。

五、酒戒

【受戒文】

5.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須羅酒(f.)迷羅耶酒(n.)烈酒(n.)放逸 處(m.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sura + meraya + 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放逸原因的飲酒學處。

【釋義】

放逸原因的榖物酒、花果酒()酒精(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當中的『榖物酒(sura)』有五種穀物酒:1澱粉酒、2餅酒、3米酒、4加入酵母的酒,

5以及前四種混合的酒。

『花果酒(meraya)』有五種花果酒:1花酒、2果酒、3糖酒、4蜜酒,5以及前四種混合的酒。

『酒精(majja)』只是前兩種酒,以應醉之義為酒精。或者凡有其他任何會醉的,在喝了會狂、會放逸的,此稱為酒精。

『放逸原因』凡是以思而喝、吞咽那酒,由那成為陶醉、放逸原因的思,稱為放逸原因。當知凡以吞咽的目的,運用身門,吞咽榖物酒、花果酒的思,為放逸原因的榖物酒、花果酒()酒精。(KhA.26-7.cf.Vin.Paci.IV,110DA.31./I,944.)

【犯相】1.穀物酒等其中之一(suradinabca abbataram hoti)

2.生起想要喝酒的心(madaniyapatukamyatacittabca paccupatthitam hoti)

3.適當的努力(tajjabca vayamam apajjati)

4.喝入(咽喉)(pite ca pavisatiti)

【無犯】1.飲用非酒而含有酒色、酒香、酒味的飲料。2.飲用以酒調味的羹湯、肉、麻油 。3.飲用菴摩羅果汁(amalaka醋粟,山楂)4.飲用非酒而有酒精的飲料。5.精神失常。(參見《律藏》〈波逸提〉(Paci.IV,110))

【果報】離放逸原因的穀物酒、花果酒()酒精(的果報):速知過去、未來、現在所應做的事,常現起()念,不瘋狂、具有智、不懶惰、不愚鈍、不羊啞、不迷醉、不放逸、不愚癡、無怖畏、無激憤、無嫉妬、語諦實,無離間、粗惡語、雜穢語,日夜無懶惰,知恩、感恩、不慳悋、具施捨、持戒、正直、不忿怒、有慚、有愧、見正直、大慧、具慧、智賢,善巧利害,如此等果報。(KhA.34.)

《四分律》中說(T22.672.1cf.T22.1005.3T22.1012.1),酒有十過:「一、顏色惡(難看)。二、少力。三、眼視不明。四、現瞋恚相。五、壞業資生。六、增疾病。七、益鬥訟。八、無名稱(聲譽)。九、智慧少。十、命終墮三惡道。故應努力受持此戒。」《分別善惡報應經》卷下(T1.899.2-3)︰「飲酒三十六過。其過雲何?一資財散失。二現多疾病。三因興鬥諍。四增長殺害。五增長瞋恚。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漸寡。八福德不增。九福德轉減。十顯露祕密。十一事業不成。十二多增憂苦。十三諸根闇昧。十四毀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門。十六不信婆羅門。十七不尊敬佛。十八不敬僧法。十九親近惡友。二十舍離善友。二十一棄舍飲食。二十二形不隱密。二十三淫欲熾盛。二十四眾人不悅。二十五多增語笑。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屬嫌棄。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遠離正法。三十不敬賢善。三十一違犯過非。三十二遠離圓寂。三十三顛狂轉增。三十四身心散亂。三十五作惡放逸。三十六身謝命終墮大地獄受苦無窮。」

* 《長部注》DA.2./I,235.(=MA.4./I,136.AA.2.2./II,113.):「什麼是(優婆塞的) ‘活命?舍斷五種邪貿易,以法公正地維持生命。曾這麼說(A.5.177./III,208.):『諸比庫!在家信徒不可從事這五種買賣。是哪五種?買賣武器、買賣有情(=買賣人, AA.5.177./III,303.)、買賣肉、買賣酒類、買賣毒品。諸比庫!在家信徒不可從事這五種買賣。』」受三歸依的優婆塞(佛教徒),不可以經營酒家、專賣酒或兼賣酒,但是可以喝酒或釀造酒。具戒(五戒)的優婆塞,不可以喝酒,但是可以為非買賣目的的某種需要而釀造酒。

六、非時食戒

【受戒文】

6. Vikalabhoj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非 時 食(n.s.Abl.) (f.) (f.) (n.) 我受持(1s.pres.)

vi+kala+bhojan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非時食學處。

【釋義】

「非時食(vikalabhojana)」乃超過正午而食;超過這所允許的時間而吃食,因此稱為非時食。由那非時而食。(KhA.36.)

【犯相】1.非時(vikalo超過正午)(吃食)

2.時藥(yavakalikam一般食物)

3.吞咽(ajjhoharanam)

4.未瘋狂(anummattakata)(《小誦注》KhA.35.)

【無犯】1.天亮(明相)到日過中天(約十二點)吃食,不計多少餐次。2.終身藥。

3.瘋狂。

【果報】不非時食則少貪吃,身體少負擔,多閑,心清智明。

* 離非時進食即太陽過中午(約十二點)至翌日明相出時,不再吃五穀及不飲用牛奶、豆奶、豆湯等,但可飲用過濾無渣的某些果汁,例如芒果汁、蘋果汁、橙汁、香蕉汁、葡萄汁等。

* 《律藏》〈大品〉(Mv.300.)︰「諸比庫!除了穀果汁之外,我允許一切果汁。諸比庫!允許一切葉汁,除了菜汁(《普端嚴》說:「菜汁」是指已煮熟了的菜湯。作時限藥的葉子在做成食物之前搾成的汁是允許的)。諸比庫!允許一切花汁,除了蜜花汁之外。諸比庫!允許一切甘蔗汁。」

七之一︰歌舞等戒

【受戒文】

7-1. 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舞蹈(n.)唱歌(n.)奏樂(n.)戲劇(n.)看、見(n.s.Abl.) (f.) (f.) (n.) 我受持

nacca+ gita+ vadita+ visuka+ dassana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跳舞、唱歌、奏樂、看戲學處。

【釋義】

「觀()跳舞、歌唱、演奏、表演(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在這當中「跳舞(nacca)」為任何舞蹈。「歌唱(gita)」:為任何歌謠。「演奏(vadita)」:為任何演奏。「觀看表演(visukadassana)」:乃生起煩惱之緣,破壞善(法一)邊的觀看表演;觀看表演的形況為觀看表演。(KhA.36.)

當中的觀()表演當取在《梵網經》(D.2./I,6. D.2./I,65.)所說的方式,在那裏說:「或如有些尊敬的沙門、婆羅門食用信施的食物,他們住于不適宜的觀看表演,這即是:『(1)舞蹈、(2)歌唱、(3)演奏、(4)舞臺戲、(5)民謠、(6)鼓掌樂、(7)鐃鈸樂、(8)鼓樂、(9)小丑戲、(10)鐵丸戲、(11)竹戲、(12)()祭禮(=atthidhovanam土葬多年後,撿骨之日的祭禮,cf. A.10.107.)(13)鬥象、 (14)鬥馬、(15)鬥水牛、(16)鬥牡牛、(17)鬥山羊、(18)鬥牡羊、(19)鬥雞、(20)鬥鵪鶉、(21)棍鬥、(22)拳擊、(23)摔角、(24)演習(演練攻擊的地方)(25)點兵(象軍有多少﹑馬軍有多少﹑騎兵有多少﹑步兵有多少)(26)佈陣(象軍站在此﹑馬軍站在此﹑騎兵站在此﹑步兵站在此)(27)閱兵(校閱象軍﹑馬軍﹑騎兵﹑步兵)』沙門喬達摩離如此觀看表演。」(KhA.36.)

【犯相】1.想要看(跳舞、表演等)而前往。

2.(任何)跳舞、唱歌、演奏、表演(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

3.看、聽。

4.未瘋狂(anummattakata)

【無犯】1.在站立、坐著、躺臥處(有表演從自己方向)來或去到達視野域而看見,即使有煩惱也沒有違犯。2.瘋狂。

【果報】不歌不舞,則身表正直,不亂;心思正經,安穩。

* 《吉祥經》並沒有說「不歌不舞」,但是其中第18項的「遠離(arati)」為「遠避(身語惡業)」。《小義釋注》(Nd2A.CS:pg.10.)︰「遠離(arati)︰遠離享樂(araka ramanam)。」提示遠開世俗的享樂,而歌舞算是世俗享樂的項目。

* A.3.103./I,261.“Runnamidam bhikkhave, ariyassa vinaye yadidam gitam. Ummattakamidam, bhikkhave, ariyassa vinaye yadidam naccam.(諸比庫!於聖者之律,歌詠是號泣。諸比庫!於聖者之律,舞蹈是瘋子。) (各類表演,詳見《長部》D.1./I,6~7.65.) 《四分律卷第五十八》(T22.998.2)︰「於聖法律中,歌戲猶如哭,舞如狂者,戲笑似小兒。」

* KhA.37-8.︰「將法編成歌是不適合的,而將歌編成法則是可以的。」「梵唄」是屬於「將法編成歌」,且是拉長歌音而誦,有五種過患。(A.5.209./III,251.)

七之二︰化妝戒

【受戒文】

7-2.Malagandhavilepanadharanamandanavibhusanatthana

花鬘 薰香 塗油 受持 化妝 裝飾 處(=原因m.s.Abl.)

mala + gandha + vilepana + dharana + mandana + vibhusana+t+t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f.) (f.) (n.) 我受持(1s.pres.)

veramani sikkha+pada <samadiyati<pass. of samadati

我受持離化妝、裝飾原因的花鬘、香水、塗油學處。

【釋義】

花鬘(mala)為任何種類的花()(malati yamkibci pupphajatam)

(gandha)為其餘的香粉、()煙等一切種類的香。

化妝品(vilepana)為凡任何為了塗香搗碎後所備用的(Vilepananti yamkibci vilepanattham pisitva patiyattam)

那一切為了塗抹()莊嚴的目的是不允許的;而為了當藥的目的則是允許的。以及(假如)為了拜拜(puja)而運持(),那情況不會不()允許的。(KhA.37.)

【犯相】配戴任何種類的花();塗任何種類的香、香油、香粉、()煙。

【無犯】1.為了當藥(治病)的目的。2.為了供養運送()

* 此學處也包括不佩戴耳璫、耳墜、臂釧、腳鐲、項鍊、玉珮、戒指、手鐲、手珠、手錶等裝飾品。《律藏》〈小品〉(Vin.Cv.p.107)(比庫)不得以鏡子或缽水來觀臉,若觀者,除了生病外,犯惡作(病者為看瘡等;為知老的壽行,則可觀看。VinA.vi,p.1201.)受八戒者並無規定不得照鏡子,但是也當學習比庫威儀。

【果報】現世減少浪費(脂粉錢),增加財富。少施脂粉,也比較健康(皮膚少負擔)

 

 


備註 :